姓名 | 卞培良 | 性别 | 男 | |||||||||
民族 | 汉 | 籍贯 | 江苏南京 | |||||||||
出生年月 | 1993年8月 | 政治面貌 | 群众 | |||||||||
最高学历 | 博士研究生 | 最高学位 | 工学博士 | |||||||||
现任职务 | - | 技术职称 | 讲师(青年副教授) | |||||||||
通讯地址 | 江苏省南京市佛城西路8号 | |||||||||||
电话 | 15605183800 | peiliang.bian@hhu.edu.cn | ||||||||||
学习、工作经历、主要研究方向、业绩成果(教学、科研和管理)、荣誉称号等 卞培良,男,青年副教授,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博士毕业,力学与材料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包括新型复合材料的多尺度力学性能计算、基于相场方法的脆性断裂计算方法开发、非局部本构理论、复合材料界面性能建模分析等。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学习经历 2015年 至2021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力学 工学博士 2018年 至2019年Universität Stuttgart CSC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 2011年 至2015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工程力学 工学学士 工作经历 2021年至今 河海大学 讲师、青年副教授 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非均匀分布SiC增强铝合金复合材料的增强与增韧机制研究”, 参与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热环境下力电磁非局部积分模型及在微纳结构分析中的应用”, 参与 代表性论文(五篇) [1] Bian P L, Qing H, Gao C F. Micromechanical analysis of the stress transfer in single-fiber composite: The influence of the uniform and graded interphase with finite-thickness[J]. Applied Mathematical Modelling, 2018, 59: 640-661. [2] Bian P, Verestek W, Yan S, et al. A multiscale modeling on fracture and strength of graphene platelets reinforced epoxy[J]. Engineering Fracture Mechanics, 2020, 235: 107197. [3] Bian P, Qing H. Torsional static and vibration analysis of functionally graded nanotube with bi-Helmholtz kernel based stress-driven nonlocal integral model[J].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 2021, 42(3): 425-440. [4] Bian P L, Qing H, Schmauder S. A novel phase‐field based cohesive zone model for modeling interfacial failure in composit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Numerical Methods in Engineering, 2021, 122(23): 7054-7077. [5] Bian P L, Qing H, Yu T. A new finite element method framework for axially functionally-graded nanobeam with stress-driven two-phase nonlocal integral model[J]. Composite Structures, 2022: 115769. 工作成果展示
| ||||||||||||
个人主页 | ResearchGate: 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Peiliang-Bian-2 |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 版权所有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佛城西路8号 邮编:211100 E-MAIL:lcxy@hh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