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华东水利学院建院70周年力学与材料学院系列杰出校友访谈——水利专家顾浩


发布时间: 2022-11-25     浏览次数: 61

顾浩,男,1947年出生,工程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共党员。1977年考入河海大学水工专业,后转入工程力学专业。1982 年毕业留校工作,曾任河海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1991年调水利部,至 2008 年,他先后担任水利部部长办公室主任、水政水资源司司长、水利部新闻发言人、办公厅主任等,主要从事水资源管理,水法制建设和部门综合事务处理等工作。

与水结缘,励志报国

1977年党的十一大重申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高考正式恢复。而此时,顾浩已经是南京晓庄师范的物理教师。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和未来的期盼,30岁的他抓住了这次机遇。而他的父亲顾兆勋先生正在当时的华水任教,是我校早期的著名水利专家之一。据顾浩分享,其实当初他考分很高,也考虑过报其他理工专业,但在家庭的熏陶下对水利有所了解,顾浩内心萌生起了“要学习一些真本领,参与水利事业,让祖国强大起来”的愿望,并最终选择了华东水利学院。接受采访时,顾浩回忆道:“77级的同班同学年纪参差不齐,但普遍对于求知如饥似渴,学习的态度特别勤奋,校园的学习氛围很好,这一切深深地鼓励着我更努力地拼搏和前进。”

考虑到年龄,顾浩本科毕业后留校当了结构力学教师。系里特别强调要练好教学基本功和科研基本功,初任79级助教,跟王德信教授作东江大坝结构分析等科研。并考入清华大学研究生进修班。在这期间,他广泛学习研究生课程,希望能掌握更多更新的课程,开拓视野和思维。他秉着自己的最初信念,履行华水工作安排的责任,放弃留在清华读研的机会,回到母校工作并继续完成了自己的硕士学业。秉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理念,他致力于在课程中不仅教会学生具体的解题步骤和方法,还要掌握“为什么”和解题原理,掌握抽象化/离散化/建立数学模型等思维方法。进行力学分析方法和计算方法的比较,帮助学生拓展视野和发散思维。

后来,他担任了河海大学校长办公室主任。参与学校事务的管理,推动学校的改革和发展。在学校期间,有两件比较特别意义的事。一是1984设计并参与建造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清凉山遇难同胞纪念碑”(后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背面的碑文就是由顾浩亲笔题写。另一件事,1990年,经中央批准,学校决定树立张闻天铜像,命顾浩负责组织设计建造工作。雕塑家请中国军事博物馆的陈允贤,多次听取张闻天同志夫人和老同志意见。这是全国第一尊张闻天铜像,也是唯一的经过张闻天同志亲友审定认可的塑像,碑文也是顾浩所书。

1991年,顾浩被国家水利部调动入部,但那段时间他的父亲身体不适,因此,他不得不多次婉拒。最终,他服从了工作需要,并在1991的下半年进入水利部。或许从当年他选择进入华东水利学院,励志报效国家,又回校执笔教书育人,服务新时期的河海大学的事业发展,就已经注定着他这一生都将与“水”结缘。

投身水利,砥砺前行

1991年我国遭遇了改革开放后第一场严重自然灾害——华东水灾。在进入水利部后,顾浩校友马上就参与到那个时期推动中国水利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巨大浪潮中。顾浩校友将自己在水利部的工作大体归纳为了三个方面,分别是水资源管理、水法治建设、综合事务处理。

水资源管理,是水利管理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正值改革开放初期,水利工作重点从水利工程建设运行为主,转向以水资源的配置管理节约和保护为基础,以水安全为主。水利既面临防汛抗洪干旱缺水等老问题,又面临水污染严重水生态退化等新问题。水利部开始大范围地开展国情水情宣传和改革对策研究。亟需解决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水资源短缺和污染问题,淮河、海河、太湖,滇池等三河三湖的水污染治理问题,黄河断流带来的民生和环境生态问题,建立推行全国取水许可制度问题等等。据顾浩校友回忆,那个阶段的工作是十分艰辛和困难的,认识不足,法制空白,体制不顺,资金缺乏,也没有经验。水资源管理由“供水管理”到“需水管理”模式的转变一事,就曾一度难以推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极具挑战性,他和同事都把挑战当作机遇,探索规律,努力创新,最终都挺了过来,完成了任务。

水法治建设。逐步完善水法规,建立健全水行政执法队伍。顾浩校友组织起草了《防洪法》第一稿。《防洪法》,全称《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是少数全国人大全票通过的法律之一,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制体系中防治自然灾害的第一部法律,它的制定和实施,标志着我国的防洪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的轨道,对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民生,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综合事务处理。办公厅的工作涉及水利部的方方面面,领导戏称为内阁官房长官。抓好政务,办好事务,做好服务。为领导服务,为兄弟部门服务,为基层服务。同时,作为水利部的新闻发言人,必要时顾浩校友要代表水利部发声,就一系列如防汛抗灾/中国水博览会等重大水事或时事,约见记者或举办新闻发布会、记者招待会,也会代表中国水利部针对有关治水问题阐述相关的政策,回答社会的关切。

或许听起来,顾浩校友在水利部有着让人十分羡慕的丰富工作经历,但只有他明白这一段路途中的每一步都面临着种种挑战。“唯有实事求是,着眼大局,认真对待每一份工作,全力以赴地去做好”,这就是他对自己在水利部工作的总结。

心念河海,寄语青年

    作为河海曾经的建设者,如今的工程力学专业校友,顾浩校友始终心系母校和力学专业,时有返校为母校各项事业发展建言献策。在访谈最后,顾浩校友还勉励在校的学弟学妹们:在专业学习方面,工程力学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环环相扣的过程,每一个模块的知识都需要认真学习和掌握;他也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各种条件主动地安排学习,培养适配自己的学习思维,加深自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知。工程力学是一个用途广泛的经典学科,力学学子应该多关注它在当代的实际应用问题,同时也关注相关的新兴学科的发展。他也衷心地希望如今的河海学子在本科四年里也能够始终高扬理想信念之帆,牢记初心;始终坚定对专业孜孜不倦的热爱,学好本领;始终勇敢面对困难与险阻,无畏向前,以“千磨万击还坚韧”的定力,赓续砥砺奋斗的青春底色。(王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