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所有 © 2017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佛城西路8号 邮编:211100 E-MAIL:lcxy@hhu.edu.cn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姓名 | 刘小艳 | 性别 | 女 | |
民族 | 汉 | 籍贯 | 江苏大丰 | |
出生年月 | 1975.11 | 政治面貌 | 党员 | |
最高学历 | 研究生 | 最高学位 | 博士 | |
现任职务 | 院长助理 | 技术职称 | 副教授 | |
通讯地址 | 南京市西康路1号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 | |||
电话 | 025-83786751 | | liuxiaoyan@hhu.edu.cn | |
个人简介: 2008年毕业于同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获工学博士学位;2009-2010年在美国西北大学做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智能混凝土、纳米改性材料、水工新材料、海工新材料等研究。 教学情况 讲授本科生《工程材料》《工程材料试验》、《材料分析方法》、《混凝土外加剂原理及应用》、《功能材料》等课程;指导本科生、硕士生完成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和河海大学学生科技基金多项。指导硕士研究生19人,已毕业9人,在读10人。 科研情况 (1)项目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基于碳纳米管-水泥基材料力敏感元件的大体积混凝土内部应力实时监测技术”( 51009057/E090802 )。 (2)项目负责人,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萘系-羧酸系复合减水剂研究” ( BK2009712)。 (3)项目负责人,江苏省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新型纤维复合材料的开发应用研究。 (4)项目负责人,中国水利科学研究院开放基金“CFRC材料在大体积混凝土温度、应力监控中的应用研究”。 (5)项目负责人,河海大学自然科学基金“压敏、温敏一体化自诊断机敏混凝土结构研究”。 (5)项目负责人,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碳纳米管水泥基复合材料机敏性能研究”。 (7)子题负责人,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水处理污泥低温熟料产业化及应用研究”(BK2010075)。 (8)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机敏混凝土及结构”(502380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混凝土坝裂缝演变规律及转异诊断非线性理论与方法”(50909041),六大人才高峰项目“H型商品砂浆塑化增强剂”( 06-F-010 ),建设部科技项目“缩聚型-共聚型复合减水剂研究”(2009-K4-9)等。 (9)项目负责人,负责“西龙池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喷射钢纤维混凝土试验研究”、“单掺火山灰碾压混凝土试验研究及应用”、“钢纤维混凝土试验研究 ”、“小蓬祖水电站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苏家河口水电站单掺火山灰混凝土配合比研究”、“再生混凝土优质微粉的开发应用研究”、“戈兰滩水电站碾压混凝土研究”等多项科研。 论文、论著及成果情况 发表论文30余篇,参与编写教材《混凝土科学》,《全国水利工程海洋工程新材料新技术》编委,参与起草江苏省工程建设标准《玻璃纤维增强树脂土钉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GJ32/TJ 108-2010)。鉴定、评审等成果共计8项;授权及受理专利12项;获省部级奖3项,厅局级奖励2项。 | ||||
个人主页 |
|
版权所有 © 2017 河海大学力学与材料学院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佛城西路8号 邮编:211100 E-MAIL:lcxy@hhu.edu.cn